第一部分:主動發布
一、以《股票期權交易管理辦法》修訂為契機上交所積極推進股票期權配套業務規則修訂工作
今日,中國證監會就修訂后的《股票期權交易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此次修訂是貫徹實施2022年8月發布的《期貨和衍生品法》有關制度的重要舉措,進一步明確了股票期權合約品種注冊制,強化了股票期權交易者保護,完善了股票期權市場風險控制相關安排。上交所同步啟動了股票期權交易相關配套規則的修訂工作,努力構建簡明清晰、用戶友好的規則體系。
股票期權是股票市場的基礎性風險管理工具。自場內第一只股票期權產品上市以來,上交所股票期權上市品種和市場規模穩中增加,產品功能逐步發揮,市場生態日益改善。2022年9月中證500ETF期權上市后,上交所期權標的對應成份股市值的覆蓋范圍顯著提升,已形成覆蓋超大盤、大盤、中盤市值的風險管理產品序列,更好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風險管理需求。
上交所期權市場近8年的實踐經驗表明,股票期權具有風險管理和活躍現貨的經濟功能,有效促進了現貨市場發展。一方面,期權通過其特有的風險轉移和保險功能,增強了投資者的長期持股信心,進而達到平抑波動、穩定現貨市場的作用。另一方面,期權有助于提高標的現貨的定價效率和流動性,為現貨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下一步,上交所將在中國證監會的指導下,積極推進股票期權配套業務規則的修訂工作,加快推動相關制度機制落地,持續優化市場建設,做好市場服務和監管,促進股票期權市場高質量發展。
二、上交所發布4項資產支持證券業務規則 推進資產證券化市場高質量發展
今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資產支持證券掛牌條件確認規則適用指引第1號—申請文件及編制》《上海證券交易所資產支持證券掛牌條件確認規則適用指引第2號—大類基礎資產》《上海證券交易所資產支持證券掛牌條件確認規則適用指引第3號—分類審核》《上海證券交易所資產支持證券掛牌條件確認規則適用指引第4號—特定品種資產支持證券》(以下分別簡稱《指引1號》《指引2號》《指引3號》和《指引4號》)。這是上交所在中國證監會指導下,構建“簡明友好”規則體系,建立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制度機制,提升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上交所認真落實國家戰略,積極發揮資產支持證券市場功能,助力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截至2022年11月末,上交所資產支持證券累計發行5.47萬億元,托管量1.39萬億元,引領國內資產支持證券市場高質量發展,有效助力供給側改革、盤活存量資產、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為深化落實“放管服”改革,適應市場新發展階段需求,上交所立足問題導向,堅持“真實出售、破產隔離”原則,及時總結實踐經驗,全面梳理、優化整合現行規則,制定了發行準入標準、信息披露、分類審核和特定品種4項業務規則,旨在強化市場內生約束,提高審核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透明化,為市場主體提供穩定預期。
完善信息披露要求 強化市場內生約束
《指引1號》以信息披露為中心,聚焦資產支持證券申報文件信息披露和中介機構核查要求,旨在提升信息披露的標準化、規范化、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是細化計劃說明書編制要求,優化財務報表有效期規定,重點圍繞基礎資產和現金流、業務參與人經營和財務情況,突出信息披露重要性;二是聚焦基礎資產特性,明確債權類、未來經營收入類、不動產抵押貸款3大類基礎資產信息披露要求,完善業務模式和資產池披露內容,提高信息披露針對性;三是強化中介機構把關責任,全面規范法律意見書、信用評級報告、現金流預測報告和資產評估報告編制,督促市場主體勤勉盡責。
明確審核關注事項 強化發行準入監管
《指引2號》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規范債權類、未來經營收入類、不動產抵押貸款3大類7小類基礎資產準入標準,強化資產信用,旨在提高審核透明度,強化質量控制。一是明確準入通用規定,細化基礎資產、現金流、交易結構、業務參與人共性要求,強化中介機構合規性核查;二是優化債權類準入,明確債權類一般要求,完善現行應收賬款、融資租賃債權規范,新增小額貸款和企業融資債權要求,增加工程質保金、不良債權核查內容;三是完善未來經營收入類標準,優化現行基礎設施類、PPP要求,重點關注持續運營,強化運營成本覆蓋要求;四是明確不動產抵押貸款債權要求,強化估值及現金流預測合理性核查,夯實資產信用。
優化融資服務支持 提升融資監管效能
《指引3號》按照扶優限劣原則,明確資產支持證券項目分層分類監管機制,旨在提升優質項目融資效率。一是確立優化審核標準,突出資產信用,兼顧主體信用,重點支持分散度高、資產質量良好的債權類和破產隔離效果較好的不動產資產,從信用狀況、融資記錄、財務合規、違約違規4大指標明確優質主體要求;二是建立分層優化措施,明確縮短審核時限、簡化信息披露、多管理人聯合申報、儲架發行、模擬資產池申報、財務報告有效期延長6大優化審核舉措,設置分層適用安排;三是簡化申請流程,強化監管協同,符合條件的企業可就公司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合并提交優化審核申請,提升市場主體便利度和獲得感;四是堅持把好準入關,對特定情形予以重點審核,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加強投資者保護機制安排。
規范特定品種要求 深化支持國家戰略
《指引4號》規范了8個特定品種資產支持證券的認定標準、信息披露和中介機構核查要求,旨在引導市場創新發展,深化對國家戰略重點領域的支持。一是聚焦資產支持證券產品特征,從基礎資產來源和資金用途兩個維度,明確認定標準,有針對性地強化信息披露和中介機構核查要求;二是鼓勵交易結構創新,引入可續發型創新結構,支持資產支持證券滾動連續發行,提高盤活資產靈活性和發行效率,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三是注重與信用債產品監管協同,綠色、低碳轉型、鄉村振興、“一帶一路”、科技創新5個特定品種認定標準與公司債券規則總體保持一致。
下一步,上交所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繼續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方針,按照中國證監會統一部署,堅持公開透明,不斷完善資產支持證券規則體系,引導市場主體歸位盡責,激發市場創新發展動力,進一步發揮資產證券化市場功能,推進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的質效。
三、上交所發行承銷與網下IPO系統煥新上線
近期,上交所發行承銷與網下IPO系統煥新上線。本次新系統通過優化業務流程、簡化操作流程提升網下投資者、主承銷商等市場參與者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流程運轉及投資者操作風險。這也是上交所以數字化為契機構建數字智能型交易所、著力提升投資者交易體驗的又一案例。上線以來,新系統運行平穩,市場反饋良好。截至目前,已有3000余位主板、500余位科創板網下投資者在新系統完成詢價及申購。
優化業務流程,從“能辦”到“好辦”。新系統實現了“一網通辦”,網下投資者和主承銷商通過“一個入口”即可完成所有業務操作,改變了之前需在不同系統間交互操作的復雜流程,減少了疏漏,流程也更清晰;同時,支持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剔除操作和配售數據上傳,操作方式更友好、更便捷。
簡化操作流程,從“能辦”到“快辦”。在充分征求市場意見建議的基礎上,上交所對原系統功能和操作流程進行了優化、精簡。系統功能方面,增加文件批量化處理、狀態全流程跟蹤、聚合信息查詢及統計分析等功能,大幅降低操作難度。簡化流程方面,實現了結構化字段的自動帶入,降低操作風險、減少操作時間。
本次發行承銷與網下IPO新系統上線,也是上交所落實 “十四五”科技監管一體化規劃、服務市場“三開門”舉措的落地項目之一。接下來,上交所將繼續把響應用戶需求和提升用戶體驗放在首要位置,為市場用戶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務體驗,以科技發展下的數字化轉型為資本市場發展保駕護航。
第二部分:滬市市場運行情況例行發布